就像台风有编号、强度、轨迹一样,涡旋也可以
中尺度涡的编号、强度定级可以仿照台风来实现。今年4月份至今,「今日南海涡旋播报」做了这一项新的尝试,开始测试涡旋编号、强度级别、生命期和轨迹标示。也许不久的将来,强涡也可以得到命名,试想“强涡‘榴莲’正在影响南海北部:该暖涡生成于吕宋海峡以西,于昨日加强为强涡获得命名,成为今年第12号强涡,同时也是该海域海洋热浪的主推手……”见诸报端的那一刻多么有趣。
努力作个有情调的人,“调”字念二声。
中尺度涡的编号、强度定级可以仿照台风来实现。今年4月份至今,「今日南海涡旋播报」做了这一项新的尝试,开始测试涡旋编号、强度级别、生命期和轨迹标示。也许不久的将来,强涡也可以得到命名,试想“强涡‘榴莲’正在影响南海北部:该暖涡生成于吕宋海峡以西,于昨日加强为强涡获得命名,成为今年第12号强涡,同时也是该海域海洋热浪的主推手……”见诸报端的那一刻多么有趣。
最近尝试了基于三维海洋温盐和海表高度数据,进行各深度上涡旋边界的识别和可视化。套路和基于卫星遥感海表资料的识别方法一样,无非海表高度换成水压(分巴)。垂直方向同一个涡旋的判据也按最简单的来,即相邻深度层上闭合水压等值线圈起来的面积有重叠即可。识别不新鲜也不费劲,新鲜且费劲的其实是可视化的部分。
2019 年上线的「今日南海涡旋播报」已进入第四个年头,特别感谢新老顾客的支持!2022年有一批新功能上线,特此说明:
近期有一个利用水下滑翔机观测中尺度涡的应用型海试,我一直在帮忙做观测方案设计。这期间每天必做的就是下载当天的准实时海表面高度异常资料,进行初步涡识别,然后成图 ,发给执行方供参考。为了节省这部分重复劳动占用的时间,我把整个过程在本地自动化(借助timer function),然后在码云代码仓库作自动线上发布与更新。
海洋中尺度涡(百公里尺度)基本遍布各大洋。把同一时刻所有涡的面积加起来,接近全球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一。这当然是算出来的。怎么形象地理解这回事呢?我们不妨玩一把数据可视化,把中尺度涡都挪去大西洋,看看能不能塞满它。为什么选大西洋?因为Wikipedia记载它覆盖了全球水域面积的29%,正好适合以涡填海。
这是2014年为一套海洋科普丛书写的一篇介绍海洋中尺度涡的文章。虽然在《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图书、音像、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》增补项目里看到了一点这套书的眉目,但目前仍是没有下文。索性先发在这里。本就见识浅薄,初稿写就后又过去好些年了,定有毗漏,还望包涵。
unit: cm